返回上一页
关闭

广西教师招聘考试:初中语文逐字稿---八年级下册《大自然的语言》

1.题目:八年级下册《大自然的语言》片段教学
2.内容:
3.基本要求:
(1)试讲约 10 分钟;
(2)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;
(3)引导学生体会本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所使用的说明方法,并学以致用;
(4)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。
【试题解析—教案】
教学目标:
1.了解文章写作背景,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
因素。
2.通过揣摩语言,体会本篇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又生动优美的特点,把握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,增强
语言感悟力。
3.体会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,培养学生对自然的保护意识。
教学难点:
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,体会本篇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又生动优美的特点,
把握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。
教学重点:
体会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,培养学生对自然的保护意识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
教师引导:春夏秋冬,斗转星移,草木荣枯,候鸟去来,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
的关系。引导学生思考:应该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,物候现象又是怎样一回事呢?从而激发学生兴趣,进
入《大自然的语言》的学习,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。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.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。
2.提问:自由朗读课文,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?
明确:纬度、经度、高下和古今差异的因素。
三、研读课文,深入分析
1.提问: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?
要求:小组讨论,小组代表回答。
明确:不能。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,由大到小,依次排列,有条有理。纬度、经度、高
下差异,都是空间因素,古今差异则是时间因素,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。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
设问句引出,接下来用“首先”“第二”“第三”“此外”等连接词,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。
2.提问:“早春三四月间,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,但是到晚春五月初,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
早 10 天。”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?说明了什么?
明确:用作比较来说明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。
3.提问:阅读文中句子“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。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°”,
思考句中的“约”能否删除?为什么?
要求:多媒体出示该句,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。
明确:不能删掉。“约”表估计,因为不能确定,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。如果去掉,与实际情况不符。
“约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
4.朗读指导:指导学生齐读该句,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
5.提问:研究物候学的五个好处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?
明确:不能。“首先”“对于”“还能够利用”“也能够利用”“为了便利”五层意思,有重有轻,有主有次。
6.朗读指导:再次朗读全文,体会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。
四、拓展延伸,升华情感
提问: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有什么变化?
要求:学生自由发言,合情合理即可,教师指导点评。
五、总结全文,加深理解
学生总结,教师补充。
六、布置作业,提升认知
课下查阅资料去进一步了解物候现象,下节课一起分享。
七、板书设计
大自然的语言
纬度
经度
高下
古今差异
【试题解析—试讲稿】
一、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
师:同学们,春夏秋冬,斗转星移,草木荣枯,候鸟去来,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
密的关系。大家对大自然有什么感受呢?请后排这位同学来说。
生:大自然仿佛会说话似的,会告诉我们许多有关气候的信息,使我们更好地生活、生产。
师:说得很好,那么,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?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?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《大
自然的语言》,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。(教师板书课题)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师: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,思考: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有哪些?请这位同学来说,同桌补充。
生 1:纬度、经度、高下。
生 2:还有古今差异的因素。
三、研读课文,深入分析
师:两位同学为我们总结得很好,那请同学们继续思考: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
的顺序?这个问题有点难,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,找个代表来回答。
师:看来一组已经讨论好了,那请一组派代表来回答吧。
生:不能。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,由大到小,依次排列,有条有理。纬度、经度、高下
差异,都是空间因素,古今差异则是时间因素,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。
师:一组讨论得很成功,非常好,文中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,接下来用“首先”“第
二”“第三”“此外”等连接词,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。
师:请大家继续回答“早春三四月间,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,但是到晚春五月初,南京刺槐开
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。”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?说明了什么?
生:这句话用作比较来说明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。
师:作比较的手法是一种常见的说明方法。现在大家来阅读文中句子“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
内陆要迟若干天。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°”,思考句中的“约”能否删除?为什么?你想回答,那
请你来说吧。
生:不能删掉。“约”表估计,因为不能确定,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。如果去掉,与实际情况不符。
“约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
师:是的,其实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了,现在请大家齐读该句,体会说明问
语言的准确性。
师:接下来老师还想问一下大家,研究物候学的五个好处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?请你。
生:不能。“首先”“对于”“还能够利用”“也能够利用”“为了便利”五层意思,有重有轻,有
主有次。
师:大家的学习成果非常好,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,作者这样细致地描写自然景物,
又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?
生:作者想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之情。
师:是的,作者热爱自然,因此才会如此细致去观察大自然。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全文,体会作者
对自然的热爱之情。
四、拓展延伸,升华情感
师:大家读完了,那大家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大自然这些年有什么变化呢?
生 1: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在减少。
生 2:绿色植物在减少。
生 3:荒漠化更严重。
师:大家说得很好,如此美丽的大自然却在被破坏,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热爱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。
五、总结全文,加深理解
师:同学们,学完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?
生 1:我进一步了解了说明文的手法。
生 2:我知道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。
生 3:我了解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。
六、布置作业,提升认知
师:看来大家都有很多收获啊,现在老师为大家布置一个作业:课下查阅资料去进一步了解物候现象,
下节课一起分享。
师:同学们,下课!
七、板书设计
大自然的语言
纬度
经度
高下
古今差异
上一篇:广西教师招聘考试:初中语文逐字稿---八年级上册《藤野先生》
下一篇:广西教师招聘考试:初中语文逐字稿---八年级《使至塞上》片段教学

热门推荐